1、应用建筑耐火、耐候钢一般的钢材耐火性差,但是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改变钢材的材料组份,加入特定的成分,改变钢材的结构及金相组织,钢结构工程,提高钢材本身的耐火性和耐候性。这就是耐火、耐候钢。这种钢材在温度达600℃时,强度下降不到30%,此外由于它的耐火性表较好,可以在施工时适当减小保护层的厚度,甚至可以不涂防锈漆,这样可以节省一定成本。应用耐火、耐候钢是治本良方,应该大力推广,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可以生产建筑用耐火、耐候钢,这为钢结构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用材来源。
2、采用抗火能力强的结构形式和构件纯钢结构的耐火性比较差,但是可以适当结合混凝土组成混合构件,或在一些关键部位直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柱子可以采用钢管混凝土柱,这样可以很有效提高耐火极限,而且钢管直径(或边长)越大,耐火时间越长,直径500mm的圆钢管混凝土柱,当涂敷厚15mm的隔热型防火涂料时即可满足3h的耐火时间。而像楼板和楼梯这样对防火要求较高的构件还是应该尽可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采取合理的钢构件防火构造处理方案钢结构防火保护构造作法应合理、坚固、经济、易于施工,并利于装修。当有非燃烧体的围护或分隔构件与钢构件处于同一轴线时,可利用非燃墙体本身为钢构件提供防火保护,而不需另做防火保护层。而对那些在外的钢构件,则应采用合理的防火保护构造作法。
4、实施***的防火保护方法常用的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有外包混凝土保护、外包钢丝网水泥砂浆、外包防火板材和喷涂防火涂料等。外包混凝土保护就是用混凝土将钢构件完全包裹起来,在混凝土中还应配置构造钢筋防止混凝土脱落。钢丝网水泥砂浆防火保护是用金属网抹50#砂浆做保护层,也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外包防火板材可以选用纤维增强水泥板(如TK板、FC板)、石膏板、硅酸钙板、蛭石板等非燃材料的防火板将钢构件包裹起来。
目前,发展建筑钢结构产业得到国家技术政策的支持,而且越来越明确。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成熟,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将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钢结构具有轻、快、好、省”的特点,除了具有轻质高强性、优异的材料性能、制作安装工业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较好的耐久性等优势外,还具备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可循环利用、有效实现绿色要求的优越性。而制约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有4大瓶颈。
首先,钢结构产业链问题。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链配置存在上游结构用钢材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科研成果转化不及时、设计队伍薄弱等较严重的问题。
***,设计理论与队伍问题。现有的设计技术和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钢结构的延性优势,导致钢结构的“轻质、高强、塑性好”等优势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优势。“笨、重”工程的出现凸显钢结构领域的建筑及结构设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第三,对钢结构的认识问题。整个社会对建筑结构中采用钢结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仍存在很大的误解,导致钢结构方案往往只是用在其他结构方案不能解决的项目上。市场忽略了钢结构“轻、快、好、省”的特点。
第四,其他潜在制约因素。譬如,钢结构企业在前期研发过程中投资过大;现有的建筑钢结构工程建设招投标模式、工程承包模式、市场价格机制等不利于钢结构产业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实践;缺乏有效激励钢结构产业发展和工程应用的有效技术政策等。
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型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型锅炉刚架、海洋平台钢结构等高1端应用领域,由于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高,制作安装难度大、资金要求高,资质要求高,产品质量及精度要求高,生产企业相对较少,因而进入门槛较高,市场竞争取决于企业技术与资金实力、规模、产品质量与品牌,产品毛利率较高。竞争主体主要为拥有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行业(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拥有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企业有本公司、精工钢构、东南网架、杭萧钢构、沪宁钢机、鸿路钢构等61 家),竞争环境相对缓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将成为钢结构工程中的竞争重点。